学生工作 / 心悦心理

心理解惑:没有动力怎么办?

学生提问:

特别想有进步,可是就是没有努力的动力,该怎么办呢?

心理老师解答:

心理实验

关于这个问题,要从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讲起。

1967年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塞利格曼进行了一项动物实验:研究者把狗关在笼子里,笼子中布满电网,只要警铃一响,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。狗就会在笼子里狂奔,惊恐哀叫,试图摆脱电击,但是逃不了。多次实验后,只要警铃响起,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、呻吟颤抖,即使把笼门打开,狗也不逃,就在笼内承受痛苦,绝望地等待电击的来临。

狗明明想摆脱痛苦的境地,却因为之前失败的遭遇而无法行动。塞利格曼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——习得性无助,指的就是由于重复的失败或惩罚造成的无可奈何、听之任之的状态。主观上也想改变,但却无法行动。

心理解析

提问的同学,你是否也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了呢?是不是之前遇到过很多次失败和不如意,觉得自己很难摆脱这种不满意的状态呢?是不是之前也尝试过努力,但是看不到效果,于是越来越觉得努力没用呢?是不是太想看到进步,对于努力却没有进步的情况越发不能忍受呢?

如果你确实遇到了以上情况,自己内心肯定也不好受——或许有人也因此指责过你,但是再没有人比你更痛苦,更想改变自己的境况了。你现在需要的是一些肯定和自信,以及一些策略,让自己更有勇气地去应对和打破这种无助的状态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。

心理策略

一、希望你记得刚才的实验,同时不断提醒自己:之前的失败不一定意味着之后会失败;情况在变化,什么都不做更不会变好,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改善。

二、你肯定特别希望能有进步,而且是很大的进步,但请你不要一直盯着结果,而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,关注自己做了什么。改变不会那么容易发生,一直盯着结果看,只会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无助感,助长习得性无助的心态。

三、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行动目标细分,做成详细的、可操作的计划。比如每天背10个单词,跳绳500下。千万不要给自己定过高、过难的计划,要定自己能达成、有具体衡量标准的计划。

四、当你确实做了一些改变,完成了行动计划时,要及时给予自己肯定,提高自己的信心。要关注自己完成的部分,只要行动一点,就是前进了一点,就是变好的开始。

五、当觉察情绪状态不好时,要及时、主动调节。因为情绪不好会消耗意志力、降低自控力,进而阻碍自己的行动,影响目标的达成。

六、学会寻求外界帮助。可以是监督你完成计划的成人,也可以是能为你加油鼓气的小伙伴,甚至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拓宽我们的力量。

给父母的建议:

如果你的孩子遇到类似情况,请千万不要指责他——他并非不想改变,而是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阻碍他做出行动。父母此时更要理解包容孩子,肯定孩子的价值,为孩子建立安全、支持性的环境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和执行计划,当孩子有所行动时及时肯定孩子,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;如果孩子没有做到,此时的他肯定更挫败,有很多负面情绪,更需要你耐心的引导。请千万不要盯着结果,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行动上,关注孩子的行动,关注孩子的情绪。只要孩子自信心充足,愿意行动,无论现在表现如何,总会越来越好,能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。

以上就是心理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。成长不只是身体素质的变化,也包括心理能量的增长。希望各位同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,不断增长心理能量,变得更自信!


下一篇: